城市疏导点十年经营探索和思考

2022-03-18 18:17:58  来源:   作者:朱明龙

台州日报户外传媒公司目前主营两大项目,一个是党报阅报栏,一个是城市疏导点。党报阅报栏大家比较熟悉,市府大道、市民广场和各大小区都能看到。城市疏导点,到今年这个项目已经走过了整整10年的发展历程,在此我从疏导点的项目概述、项目发展历程、十年经验总结、对未来的思考四个方面,来做一个简单交流分享。

疏导点项目概况

城市流动摊贩占道经营、乱设摊,一直是城市管理的热点难点问题,也是城市脏乱差的源头之一。2011年以来,市政府调整城市管理模式,变堵为疏,变罚为管,努力破解城市管理难题,积极探索疏导点建设。

报社领导敏锐地抓住整治衍生出的商机,积极参与城市管理,探索实施了一条新的经营增长路子。

台州日报户外传媒有限公司疏导点项目,由综合行政执法部门负责规划选址、依法管理;户外公司负责投资建设经营,主要选择在人流量大、商业氛围浓厚的城区次干道、背街小巷等区域内建设。

疏导点的业态,以餐饮、百货、农产品直销为主,引导流动摊贩进点经营,从而实现城市整洁有序。

项目发展历程

2011年至今,疏导点项目已走过十年的发展历程,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项目发展历程,分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2011年—2014年,是项目初期建设阶段;

第二个阶段,2014年—2018年,优化升级阶段;

第三个阶段,2018年—目前,成熟运行阶段。

立项初期,集团领导带领项目组,多次赴外地考察学习先进经验,最后选定台州经济开发区为实践蓝本。

在深入调查研究、摸清基本情况后,制定了实施方案,明确了设置范围和设置点位。户外公司陆续投入77万元,建设疏导点4个,共计104个摊位。

之后,在开发区成功经营的基础上,分步骤对黄岩、路桥、台州滨海工业园区、临海杜桥镇等地进行拓展,共设置了308个摊位。

设立疏导点前,我们对设置区域内流动摊贩情况,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摸底,详细了解、掌握流动摊点的分布数量、分布范围、人员数量及人员性质,进行分类建档,设立餐饮小吃类、日用百货类、瓜果蔬菜类等。

在此基础上,对本区域符合设立疏导点要求的场地,进行登记,召开座谈会,征求周边居民和社会各界的意见建议,确定疏导点选址。

再根据疏导点的实际情况,对售卖车、货架样式等,进行统一设计,采用公开招投标方式,进行统一建设。在保证原经营户摊位的前提下,以抽签方式,确定经营业主,做到公平、公正、公开。

以上三张图片,是三个款式的效果图,是我们当时统一设计并投入使用的设备。

最上面这个,是耀达路疏导点升级改造后的样式,外形美观、实用性强。这个创意设计,当时还申请了国家专利。

左下角的移动车,美观时尚,投放在分时段经营的一些点位。

右下角的简易棚,出于成本考虑,造价便宜,在一些城郊乡镇使用。

在管理方面,不仅与租户签订租赁合同,还签订承诺书。要求租户做好门前“三包”、店内卫生保洁工作,不销售假冒伪劣商品,不销售盗版音像制品、非法出版物,不使用高音喇叭或其他扩音设备等。

总之,以“注重引导、行业自律、服务监管”为原则,加强日常管理,督促经营业主严格按照规定从事经营业务。

经过几年的运营实践,项目进入了瓶颈期,发展遇到了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点位分布松散,无法形成规模效应。受地理位置限制,有些点位只能设置1个摊位,有的3个、5个。最多的,也只有15个,根本没法大规模推进。

二是管理力量薄弱,无法形成有效合力。项目前期,为了控制成本,疏导点项目工作人员,加上我本人,总共就3个人,面对几百个摊位有点力不从心。虽然办公室行政人员也加入管理,还是无法应对高强度的工作。加上点位分散,一天只能跑一个区块,回来后还要对资料进行整理建档。

三是设备档次不高,无法持续发挥效用。项目最初的设想,是把马路摊贩引导到疏导点入点经营,只要整齐、规范就行。因为成本的考量,对设备材料和工艺没有太多要求。随着城市建设的推进、日常使用的损耗、摊主管理不当等原因,设备使用周期较短,无法持续发挥作用。

综合考量后,2014年开始,进入第二阶段。也就是项目优化升级阶段。具体做法是:

1.撤点并点,区域整合。2014年前后,我们对路桥、黄岩、椒江等点位进行撤并,将设备搬移到滨海工业区整合利用。

2.加强管理,重点突破。在项目管理上,因地制宜、量体裁衣,分区域制定相应管理措施。例如,滨海工业区滨二路,位于郊区,管理上相对宽松,允许他们在下午4点后,摆出桌子在外面经营。

而开发区耀达路疏导点,位于市中心位置,代表城市形象。针对这个点位,制定了详尽的卫生管理打分制度:每个星期,对每家店铺进行一次打分。所有的扣分项,都量化到“个”。比如,地上发现烟蒂,每个扣1分。店内设备不干净,每个扣5分。设备摆到店外,每个扣5分等等。

因为良好的管理,这个疏导点,成了城市管理的示范点,吸引了各地的城管部门前来考察学习。

3.设备维护,保持常新。对设备进行定期巡检维护,对店铺的电线电缆、排水设施,三个月一检查。消防设施,一月一检查。对设备外观,定期翻新,以契合周边市容市貌。

精细化管理,管出了名气,更管出了效益。2018年开始,项目进入成熟运行阶段。

滨二路疏导点,在原址上改造升级,成为现在的滨华惠民休闲街。经过3年的用心经营,出租率达100%。吸引了十足超市、蜜雪冰城、正新鸡排、绝味鸭脖等商超、网红店、加盟店。

到目前为止,这个项目,租金收入已达800多万元。

这是滨华惠民休闲街改造前后的对比图,左边的图片,是当时升级改造前的实景照片。大家可以看到,设备档次低,环境卫生不太理想。右边的图片,是2018年升级改造后的实景照片。咱们可以看到,门店形象整洁有序,一开始就吸引了各大品牌加盟店的入驻。

2018年,疏导点项目荣获第六届浙江报业创新项目一等奖。这个奖项,既是对项目的高度肯定,也是对我们工作的鼓励和鞭策。

十年来的经验总结

时代在发展,我们也在发展。从便民疏导点,升级到商业休闲街,之所以能取得比较大的成功,主要依托和把握住三方面的优势:

一是眼光精准。

滨华惠民休闲街,周边厂区密集,是外来务工人员往来的必经路段。我们把店铺建在临街人行道上,整条街,成了商业街区。开业以来,关注度高,人流量大,生意一直很兴旺。

上面的图片,是东商务区的耀达路疏导点,这个项目2013年改造升级投入运营,我们用了6年时间,打造成了网红小吃街。从小吃街起步的一些餐饮小老板,现在已经开始对外加盟了。比如,潘家里炸肉、章鱼小丸子。

章鱼小丸子的老板,是一对来自湖南的小夫妻。当时还是刚毕业的大学生,在耀达路疏导点租了店铺。他们有文化、勤快、肯吃苦,加上热情的服务,发展得很好。前段时间又在青悦城开了一家分店,目前已经开了好几家分店,还有一些加盟合作。小夫妻买房买车,实现了财务自由。

耀达路疏导点盈利能力,还是比较喜人的。69万元的投入,6年时间,租金收入达到480万元。遗憾的是,2019年底,因为城市规划的要求,这个点不得不拆除。如果不拆的话,每年可以为集团创造100万元的纯利润。

二是管理到位。

我们创新管理方式,提出“管家式”服务理念。

2018年滨华路重建后,招聘市场管理员,负责日常综合管理,实行24小时轮岗制度,主动深入商户问忧解难、助困帮扶。

2020年因为疫情导致商铺停业,根据省政府发布的《关于应对疫情影响加大对个体工商户扶持力度的若干意见》精神我们积极向集团申报,给商户实行免租金2个月优惠。

这一暖心举动,赢得了商户的一致认可,店铺租赁稳定性也提高了。

三是服务走心。

通过改造街区环境、开展多种形式的便民惠民服务活动,吸引人气,营造浓厚的商业氛围。

2019年、2020年初,与开发区管委会合作,在惠民休闲街举办春季人才招聘会。每年都有100多家企业参加,提供1000多个岗位,就业意向达成率,在80%以上。

街区店铺门头广告位,免费为园区企业发布招聘广告。并在休闲街办公室,设立专门的“党员服务岗”,为园区企业和外来民工,提供常年用工招聘服务,使休闲街成为企业和外来人口的人力市场、购物休闲综合服务街区。

多次邀请台州市慈善义工艺术团开展义演活动,丰富园区职工的业余生活,活跃氛围,提升人气。

因为掌握了“流量”密码,滨华惠民休闲街的运营,走上了多渠道创收之路。经过十年的发展,疏导点在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在社会效益方面:

1.以项目形式参与政府管理。以前,城管对流动摊贩的管理手段,比较单一。采取罚没、清场等较为强硬的管理方式,引发流动摊贩的抵触情绪,暴力抗法事件,时有发生,工作常陷入被动状态。我们参与疏导点建设后,在城管和流动摊贩之间,建立起沟通的桥梁,很大程度上,促进人民群众对城管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同时,通过疏导点这个载体,吸引了更多职能部门“安营扎寨”。比如滨华路管理办公室,同时设置了综合行政执法、便民服务中心、派出所执勤点三个便民服务点,为报社与行政单位架起沟通的桥梁。

2.保障和改善民生。疏导点建设,既是便民服务的窗口,也是广大外来人员和低收入群体解决就业的一个平台。之前,摊贩们在马路口或人行道上摆摊卖东西,或者东躲西藏打游击,不安全,更不合法。去开店,又拿不出几万十几万元的成本。疏导点的建设,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3.提升城市形象与品位。通过疏导点建设,把流动摊贩集中起来规范经营,改变了环境脏乱差的状况,塑造优美整洁的城市形象。

4.有利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疏导点建设,做到了5个统一:统一规划定位,统一经营设施,统一摊点设置,统一经营时间,统一垃圾存放清理。将管理寓于服务之中,在做好“疏”的同时,更在“引导”上做足文章,实现社会管理,从单一整治向规范、引导转变。

在经济效益方面:

我们来看这张图,黄色部分是收入,绿色部分是投资额度。

2011年到2021年,项目建设共投入981.98万元,项目营业收入1694.14万元。

对未来的几点思考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十年城市疏导点的发展历程,有成长,有收获,更需要思考,需要顶层设计。

随着互联网技术和应用的快速发展,媒体生态发生了急剧的变化。区域党报系统经营工作,如何应对大变局?如何依托自身优势,做大做强媒体产业?我们一直在思考和调整,努力拓展城市管理经营空间,做大项目,做优质项目,实现高质量发展。

以下是几个不太成熟的想法,跟大家探讨一下,抛砖引玉吧:

1.与台州本地一些民营或公办的文化产业园区等合作,发挥各自在文化创意产业、运营管理、媒体融合传播等领域的优势,开展深度合作。通过优势互补,互联互融,在项目开发实施方面建立合作机制,形成强大的叠加效应。

2.对一些目前经营不善,但有发展潜力的文化产业项目,尝试以收购、控股等形式,接过来经营,嫁接主流媒体优势,重新规划、立项,使运营走上发展快车道。

3.对市本级国企一些适合我们做的资源,如经营不善的项目、闲置土地等,考虑对接、盘活。结合报社小记者、读者俱乐部等,与各部门深度合作,创办全省甚至华东地区示范性活动基地,比如“台州乡土文化博览实践园”,不仅可以成为两万名台报小记者的活动基地,还可以成为教育实践基地、广大市民度假休闲的好去处。

做优质项目,做大项目,做大体量,实现高质量发展,是集团的目标,更是户外传媒公司前行的方向。

编辑: 责任编辑:王竹介 审核: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