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权益市场持续波动,也让公募基金等理财产品频频面临考验。在投资资金、投资回报率等多重考验的压力之下,有的产品凭借自身特点,在资本市场中打出优势,规模不断扩容。有的则因业绩表现不佳等多种原因,资金日渐流出,触及清盘条款。
今年以来,市面上已有多只发起式基金陆续发布清算报告,其中,规模不足2亿元是触及清盘“红线”的主要原因。与此同时,投资者对ETF市场却有着截然不同的态度,各类ETF产品“吸金”能力亮眼,总规模也已逼近2万亿元大关。
规模不足2亿元,多只基金被清算
在持续波动的市场环境下,今年的新基金发行市场显得有些“冷”。截至8月10日,年内公募基金全市场共发行645只新基金,发行规模合计5757.06亿元。从数量和规模看,今年的情况均不及2021年和2022年同期,新基金发行市场低迷。
新基金发行陷入冰点期,发起式基金发行意愿逆势提升。从类型上看,发起式基金,即基金管理人、高管或基金经理作为基金发起人认购不少于1000万元金额且持有期限不少于三年,满足上述条件的基金即可宣布发行募集成功。
由于发起式基金成立的条件对认购户数和认购金额均要求较低,成为市场低迷时各基金公司布局的选择。截至8月10日,年内共计223只发起式基金启动发行,而2020年至2022年同期发起式基金发行数量分别为165只、152只和192只。
自2012年8月10日首只发起式基金成立至今,发起式基金至今已满11周年。
发起式基金虽然能在市场低迷时,为新基金发行注入“动能”,但其同样面临“生存压力”。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发起式成立门槛相对较低,但发起式基金强化了基金退出机制,在基金合同生效3年后,若基金资产净值低于2亿元的,基金合同自动终止。
随着部分产品三年期限将至和市场赚钱效应下降影响,发起式基金清盘现象频现。今年以来,已有22家基金公司旗下近40只发起式基金(不同份额分开计算,下同)陆续发布清算报告。
Wind数据统计,8月10日至31日期间,将有18只发起式基金成立满三年。然而,其中5只产品截至2023年二季度末的规模不足2亿元。
逼近2万亿元大关,ETF产品受关注
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下,一些发起式基金在三年“大限”后,出现业绩与规模不佳的尴尬处境。与之不同的是,由于年内主动权益类基金的赚钱效应有所放缓,被动权益投资吸引了越来越多投资者的关注,近期已有大量资金再度借道ETF产品布局热门赛道。
2004年,华夏上证50ETF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成立开启国内指数化投资的大门。经过15年稳步前进,2019年全市场ETF总规模超6500亿元。随后,ETF产品也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
Wind统计显示,截至目前,年内ETF产品总份额增加4700亿份,达到1.94万亿份;总规模增加3200亿元,为1.98万亿元;新发行54只新ETF产品,总数量超过800只。其中,12家公募旗下的22只产品“吸金”能力亮眼,在近1个月时间里,份额均增超10万份。
从单月变动情况来看,数据显示,今年3月、5月和6月ETF产品份额增长最明显,均保持在1000亿份左右,7月份额增加近600亿份。8月以来,ETF产品份额已增长了近400亿份。
具体来看,年内华夏上证科创板50ETF、华宝中证医疗ETF、易方达沪深300医药卫生ETF等8只ETF产品在年内的份额增量超过100亿。而在8月7日,华泰柏瑞沪深300ETF规模突破了1000亿元,这是全市场首只规模超过千亿的宽基ETF产品。
同一天,广发上证科创板成长ETF、易方达上证科创板成长ETF正式获批,这也是首批获批的上证科创板成长ETF。这两只产品都将于8月14日开启发售,募集截止日均为2023年8月18日,且首次募集规模上限均为20亿元。
吴畅/制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