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海自古多风雅——读《风物中国志·临海》

2024-04-07 10:02:53  来源:中国台州网-台州日报   作者:杨君斌

杨君斌 /文

在临海市“多宝鱼”形状的地图上,鱼头向西,鱼尾往东,真正临海的区域只是鱼尾的小小一块。整个鱼身部分,与大海有些远。倒是穿过城区的那条灵江,缓缓注入东海。近年来,临海已成顶流城市,人们从八方涌来,摩肩接踵地挤进街巷,时常占据各家传媒的头条。这般的高人气,缘由总是多样的,府城虹吸的情景让人长思,但绝少是“海景”的成分。在临海,好想知道它前世今生的风雅韵事。

《风物中国志·临海》就是一本深入认识临海的好书,它是由《中国国家地理》发起的文化传播书籍,按照地、道、风、物的体例,对所推介城市从自然环境、人文历史、文化民俗、民艺传承、特色物产、主题旅游等方面进行解读。临海,地处东部沿海,地势西高东低,域内火山遗迹遍布,高处成山峰,低洼为沟壑。自唐高祖改郡为州,在临海县置台州,直至1994年台州撤地设市,市政府驻椒江区,临海为台州府城1300多年。临海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有“台州千年府,满街文化人”之誉。

临海的风雅,是从“江南长城”开始的。接续千年的老城墙被赞为八达岭长城的“师范”和“蓝本”。在定为州治后,选址灵江至北固山区域营建城墙,灵江成了天然护城河,北固山就是天险,享尽地利,据险而守,这是台州府城的肇始。五代吴越国纳土归宋,拆除城墙,北宋中叶江水泛滥,海潮倒灌,台州府城遭受灭顶之灾,朝廷下令重筑城墙。1071年,府城区域又作了调整,东面城墙内退。这次变动奠定了台州府城的界址和基本轮廓,历经元明清不曾变化。上世纪五十年代末,为拓开城市发展空间拆除了东面城墙,其余三面城墙得到完整保留。今天,巍然蜿蜒的台州府城墙,在省内是独一份的存在。临海的城墙,从过往历史看,不只是战争屏障,更是民生工程,发挥了防洪抗灾的作用,是市民安居乐业的保证。城墙的存在,成就了临海拥有江南地区保存完好的千年府城。

临海的风雅,走一遍紫阳街就怦然心动。这条三五米宽、一千多米长、南北走向的老街是一条中轴线,生发出50多条街巷。穿行于唐代留存坊市制的老建筑丛中,眼前不时出现悟真坊、奉仙坊、迎仙坊、清河坊、永靖坊等坊名,悠然古朴的坊巷间生活着两三万名本地市民。这些承载着城池遗制的缩影,其相对封闭的居住形式在后世慢慢转向开放,赓续着古城的文脉,使临海区别于当下以明清建筑为题材的古街古建。

临海是个有味道的城市,紫阳街上的烟火气透露出市井生活的真实。一百多种美食集聚此间,小吃也是它的一张金名片。海苔饼等糕点让吃货们留恋,蛋清羊尾、羊脚蹄等特色小吃唇齿留香。姜汁炖蛋、姜汤面、核桃姜汤、姜糖,姜在临海的饮食风光无限。面食也别具一格,垂面、糕水馒头、麦油脂、麦饼是当地人的最爱。长长的食谱清单里有着丰富的选择,游客们赏美景、体民俗、品佳馔。

临海的风雅,还来自诗路宋韵和在地艺术。作为唐诗之路的精华段,从唐初任职临海县丞的骆宾王到陈子昂,从李白到孟浩然,从白居易到韩愈……400多位迁客骚人到过台州,与这方土地结下了情缘。他们或寄情台州山水,或访亲问友,一路吟唱一路高歌,给台州留下了厚实的文化遗存。临海更是与宋韵不可切分,府城界址在宋代定型、东湖在宋代挖成、街巷规制在宋代成形,南宋时台州可算是京畿之地。2022年台州府城文化旅游区获评国家级5A旅游区后,宋韵·诗路文化体验馆、东湖宋韵夜游、梅浦窑宋韵生活艺术馆让人可看可听、可互动可感受。

临海正努力打造起高辨识度的府城文化IP。在这里,你不经意间会遇上“戚家军”巡城、鸳鸯阵表演等活动,或者遇上车灯戏、词调弹唱、黄沙狮子、缩山拳等非遗表演;抑或遇上话剧、脱口秀、艺术展等新兴文化活动。今年初,临海“台州府城”被《5A级景区品牌传播力100强》评为全国第八、浙江第一,随着城市影响力、美誉度、品牌价值的升值,临海真正实现了古今交融、风雅无限。

编辑:褚淑华 责任编辑:余彩虹 审核:颜琪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