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娄华龙。 受访者提供
人物简介
娄华龙,1962年生,临海市大洋街道人。现任华和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杭州华和建设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临海大洋街道乡贤会会长、杭州临海商会常务副会长。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这是唐朝诗人贺知章写的一首久客异乡、缅怀故里的感怀诗。对临海市大洋街道新乡贤娄华龙而言,这首诗蕴含的浓浓乡土情结恰恰是他所想表达的。
“年轻的时候离开家乡出去打拼事业,但出去了总是想回来看看。随着年龄的增长,对家乡的感情越来越深。家乡泥土的芬芳,闻起来都是香的。”这是娄华龙接受采访时说的第一句话。
忙碌,恐怕是每个成年人特别是在外打拼的乡贤日常工作生活的主基调。娄华龙很忙,国庆节前夕的一个秋日,临近下午一点,在杭州他的企业食堂,见到了他。而在这前一天晚上,他工作到凌晨。
匆匆吃完午饭,在他的办公室里,用家乡话闲聊家常,采访也就此展开。
实施整村迁建,旧貌换新颜
“虽然在外多年,但我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根在哪里,始终心系家乡发展。”娄华龙说,“要尽一切力量把家乡打造得更加完美、靓丽。”
大洋街道作为临海城市发展的核心区域,区位发展优势明显,产业发展快速,功能设施较为完善。2017年,为进一步提升乡镇设施,娄华龙与当地开展合作,开始对西林村实施立改套整村推进项目。
偌大一个村庄要进行全面改造升级,绝非一件容易事。改造之初,娄华龙就清楚地知道,这是一桩不赚钱的“吃力活儿”。“有些人也问我,你这样忙前忙后的又不赚钱图啥?我觉得,能为家乡做点实事就好。”娄华龙说。
西林村老村子地理位置偏僻,村民的房屋大部分是老房子,村里的道路是泥土路,一到下雨天深一脚浅一脚,一个字概括那就是“穷”。
“当时村里已20多年没审批宅基地了,村民要求建房的呼声很强烈。借着市里小城镇改造的东风,在街道牵头下,华龙负责整村拆迁建房,村里以土地置换房屋,老百姓分房不掏一分钱。”西林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章维峰说。
在娄华龙的办公室,他还保存着当时西林村整村规划图。“我们运用BT(建设—移交)新型建设模式,按照现代社区的标准进行设计。”娄华龙说,“这是涉及村民切身利益的事情,要做就要做到最好。”
在改造过程中,娄华龙回家乡的次数更多了,往往是白天回到临海,晚上又得赶往另一个城市出差。然而,他却似乎乐在其中,干劲十足。
“在前期拆迁过程中,华龙也经常参与。有少数村民拆迁时有顾虑,觉得这是在‘讲天书’,做春秋大梦。”章维峰介绍,有一户村民外出务工,娄华龙通过多方打听联系,和村两委干部先后上门三次,才做通了他的思想工作。“期间我们还吃过‘闭门羹’嘞。这样的事,遇到不少。”
娄华龙却说:“既然决定做这个事儿,不能遇到一点困难就放弃了。乡亲们一时想不通,都是能理解的。”
在多方合力推动下,去年9月,西林村立改套整村推进项目顺利完工。今年2月28日,村里152户村民喜提452套新房!“目前有50%左右的村民已入住,预计在今年年底会全部入住。”章维峰说。
“刚开始说村里要搞整村拆迁,我是持怀疑态度的。嘿!想不到真建成了,华龙和村两委干部确实是为我们村民着想。”63岁的王妙兴说,“现在我社保缴纳了,也有了退休工资,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这日子以前想都不敢想。”
如今,娄华龙参与家乡新农村建设的步伐还在大步向前。
投资新型项目,助推家乡发展
走进位于台州湾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台州市国华远合建筑科技有限公司厂区,机器轰鸣,工人们正在按照施工工序有条不紊地开展生产作业。
“我们根据客户的设计图纸定制生产,订单已排到11月份了。”企业副总张卲铭介绍,公司成立于2018年7月30日,占地174.5亩,主要从事装配式建筑结构部件生产及其制造工艺、施工技术的设计研发,各种混凝土预制构件的工业化生产、销售、装配式建筑技术咨询服务等。公司设计配置8+1条国内领先的柔性制造生产流水线,导入工业4.0,真正实现数字化、智能化,为推进装配式建筑产业化发展提供系统化的专业整体解决方案,目前年加工生产PC预制件20万立方米。
这是娄华龙引进并参与投资的一个项目。“最美不过家乡水,最亲不过家乡人。装配式建筑产业可实现建筑工业化,这样构件质量有保障,可加快建筑速度提升,缩短建筑施工周期,还能减少污染。但之前在临海还没有这方面的企业,在台州这样的企业也很少。”娄华龙道出了引进这个项目的初衷,“我们引进了远大住工第六代最先进的住宅产业化体系,以工业化制造的模式全面革新传统建筑生产方式,这不但能填补临海在这一领域的空白,也将积极推动临海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
该公司在2020年4月投产,当年完成产值3800万元,去年产值1.78亿元,还被评为2021年台州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强企竞赛优胜企业。
“目前公司的产品遍布整个台州建筑行业,我们的客户60%是‘回头客’,现在订单太多,都来不及做。”张卲铭说,“娄总要求我们,要确保产品质量,注重品牌和口碑,这是公司的立身之本。我们也一直这样在坚持。”
在PC预制件成品区,每一块板材的外露钢筋上都张贴有一张二维码,手机一扫,马上显示出这样的生产信息“序号73;构件类型—楼板……”“通过二维码可实现产品质量追溯。”张卲铭说。
在公司实验室,36岁的马建龙正在对钢筋开展力学测试实验。“每一批原材料及产品都会开展相应的实验,这样产品质量有保障。”马建龙说,“我们的实验室自身就拥有检测资质,产品不需要通过第三方进行检测。监管部门也会对我们的实验室工作进行定期检查。”
在企业的会议室墙上,挂了不少锦旗。“服务贴心、细节到位”“工艺精湛,服务热情”……“这些客户的评价就是我们前进的动力。”张卲铭说。
热心公益慈善,彰显新乡贤担当
“重阳节,我们专门购买了慰问品对44名95岁以上的老年人进行了慰问。华龙会长虽然人在杭州事务繁忙来不了,但专门嘱托要把这项工作做实做细。”10月10日,临海市大洋街道乡贤会秘书长周洪华介绍,敬老工作一直是乡贤会的一项重要工作。
2017年12月30日,临海市大洋街道乡贤会成立,娄华龙当选第一届理事会会长,自此,离开家乡几十年的他,和家乡的联系更加紧密了。
“家乡是永远的避风港,是始终魂牵梦萦的地方。要以乡情乡愁为纽带支持家乡建设,传承乡村文明,创新乡贤文化,弘扬善行义举。”这是娄华龙在乡贤会成立大会的发言,也是多年来他一直在践行的。
自2018年起,大洋街道乡贤会组织实施希望工程、学子回归工程、就业帮扶工程、夕阳红工程、康庄工程、育才工程、互助工程等七大工程,开展了助老助幼、助学助教等公益活动,每位乡贤尽自己所能帮助家乡人民。
大洋街道乡贤会公益基金成立之初,娄华龙就带头捐款52万元,如今该公益基金会累计募集资金近300万元。
“他平时在杭州,但只要时间允许都会回到家乡来参加乡贤会的各种活动。”周洪华说。
每次娄华龙只要一回到家乡,就会去看望老人,像这样的走访看望,对十分忙碌的娄华龙来说,却如同家常便饭一般。如今,大洋街道的百岁老人们每个月都会收到一笔“夕阳红”补助金。102岁高龄去世的高荷妹老人,生前经常念叨着乡贤会的好。
学生小颜父亲去世时还在上初中,家庭困难。乡贤会给予了资助,每年为其解决学费。今年,小颜在高考中发挥出色,考入浙江大学。
梅岙村因地理位置较偏僻,道路不便,存在交通隐患,娄华龙积极统筹协调乡贤资源,由从事LED生产的新乡贤余德永给该村安装了75盏太阳能路灯价值25万元。该村原有村办公楼老旧,属于危房,改建需30万元,经乡贤会积极协调,街道出资10万元,乡贤会出资10万元,村里自筹10万元,进行村办公楼改建,如今一幢新的村办公楼已投入使用。
目前,在娄华龙带领下,大洋街道新乡贤已有两百余人,在这群人身上,始终洋溢着一种大洋乡贤为大洋的情怀。“这种精神是发自内心的。那是一种乡情,一种乡音,一种很难以割舍的感情。”娄华龙说。
大洋街道统战委员赵蓉瑛说:“他是一个典型的成长于乡土、在外发展的新乡贤。他用他的感召力、信服力,带领大洋新乡贤,为家乡做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