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打包的胡三公子

2022-01-22 08:51:15  来源:中国台州网-台州日报   作者:东江河

胡三公子,名缜,杭州城尚书家的三公子,官宦人家,祖上遗产不少,很是有钱。据说这位公子有钱癖,对于钱财的想法,是多多益善。因为这个缘故,胡三公子差点上了骗子洪憨仙的当,洪憨仙自称有“烧炭成银”的本事,胡三公子想要学习“烧银法”,约定预先支付一万两定金。不曾想,洪憨仙突发疾病去世,这一万两银子才没有被骗去。

在日常生活中,胡三公子总是精打细算,处处印证他的钱癖嗜好来。

胡三公子虽出身官宦之家,但不求上进,没有考取功名。在“死知府不如活老鼠”的势利社会中,胡三公子有钱无势,竟然门庭冷落到需要结交些文人朋友充当门脸。与文朋诗友交往,少不了雅聚唱和,吃吃喝喝,吟诗作赋,便会产生一些费用,胡三公子采用凑份子的办法解决。

AA制起源于西方,流传到中国也就这二三十年的事,在90后、00后中比较流行。胡三公子的凑份子法,实际就是AA制,早在几百年前他就实行AA制,可谓开了风气之先。

一次胡三公子们在西湖景区雅集,也是AA制的,所凑银两都交给胡三,由他操办所需物资和租赁场地。当众人到花港观鱼一花园租赁场地吃酒,竟被园主拒绝,即使是胡三公子出面,也不给面子。原因竟然是去年胡三公子借过此地办酒,席散,不仅没付场租费,扔下一地垃圾不打扫,还把剩下的两升米也打包走了。园主当众说:“胡三爷是出名的悭吝!”

后来他们只得一起走到于公祠一个和尚家集会,集散后,胡三公子又叫家人取了食盒彻底进行打包,把吃剩的骨头骨脑和水果都带了回去,连剩下的米也装回家。看到胡三公子这一行动的公祠和尚,不知做何感想?也许心中暗暗地说“悭吝”,不过这次好歹给了五分银子的香火钱。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胡三公子每次打包行为,按理也符合节俭的美德,为什么被人说成悭吝呢?

打包本身没毛病,但打包要分场合,如果在饭店酒馆,菜点多了吃不完,自然打包回家还可以吃。不打包的话,店主也只能倒入泔水桶喂猪,因为每天经营,剩菜剩饭太多,即使回锅以后给员工吃,也是吃不完的。而自备食材租借别人场地就不同了,偶尔剩下的留给场地主人,特别是米面等没有加工的食材,顺手留下,馈赠主人,足见客人的大方。而这位胡三公子,不仅打包走剩菜,还把几升剩余的米,一粒不剩带走,毫无疑问是十足的小气、吝啬。更何况不清扫垃圾,不付场地费用,那是赤裸裸地占人家便宜,就不是简单的吝啬,而是不诚信的行为了。

其实,节俭与吝啬,就差一步的距离。自己省吃俭用,粗茶淡饭,布衣素食,是节俭。对别人苛刻,一毛不拔,像胡三公子这样的打包行为,不给别人留下一米一饭的剩余,则就是吝啬,是守财奴。

AA制是个好东西,既共聚共欢,又互不欠人情。但AA制的剩余,是众人共有的,该由谁人打包或留待下一次使用,应征得众人同意。胡三公子自作主张,将所有剩余打包回府,显然又占了大家的便宜。

看来,胡三公子不仅悭吝出名,占人便宜也不遗余力。就在西湖雅集的操办中,胡三公子买馒头,商家明码标价三个钱一个,他却只给两个钱,明目张胆占小摊主的便宜。

老话讲:贪便宜,失便宜,没得便宜到屋里。胡三公子吝啬和贪人便宜的名声在外,自然而然与其交往的人也少了。更因为他有贪便宜的嗜好,骗子们也便闻风找上门来。苍蝇不叮无缝的蛋,投其所好,利用胡三公子贪财的心理,略施小技,他又如何不上当呢?

编辑:余彩虹 责任编辑:杨能勇 审核:刘锦萍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