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开始闭门不见,到最后爽快签约……两个多月20多次上门做思想工作,玉环市坎门东风工业区攻坚组成员董必强,回想起这段经历颇为感慨。“这个区块里都是玉环最早一批的汽摩配企业,企业家们对这片创业地很有感情,不愿拆迁的占了大多数,老蔡就是其中之一,我用两个多月的时间和他成了好朋友,最后签字的那刻我心里更多的是感动。”董必强说。
今年是玉环城市有机更新的破题之年,从该市各单位抽调的116名年轻干部,组成8个攻坚组深入城市有机更新八大区块攻坚。他们抢白天、战黑夜、弃假日,用自己的辛苦指数去换老百姓的幸福指数。
携“石”奔波“90后”小伙硬核拔钉
“身体恢复差不多了,结石排出来了,可以更安心工作了……”怕在路桥的父母担心自己,周健璞至今将一段与“顽石”较劲的经历蒙在鼓里。
今年28岁的周健璞是玉城街道办事处农办工作人员,自加入前后塘垟攻坚组以来,他和同事们与后塘垟村292户打成一片,两个多月完成签约。
8月,盛夏高温,后塘垟村签约工作进入最后攻坚。“每天早上8点不到就有拆迁户来咨询,通常忙得一早上喝不上一口水。”由于长时间站立和未喝水,周健璞隐约感到腰部胀痛,不禁心里咯噔一下:是不是老毛病肾结石发作了?
没去医院检查,也没有向任何人提起,周健璞带着隐痛坚持工作。一天凌晨,睡梦中的周健璞被腰部一阵剧痛惊醒,连夜打车前往医院。经医生诊断,一颗6mm大小的结石靠近脊椎,不及时排出将影响正常行走,医生当即给出两套治疗方案:激光碎石,安全性高,但需插管半月;体外碎石成功率仅60%左右,身体会有损伤。
“激光碎石要插管会影响工作,村里签约工作等不起。”没有跟父母商量,周健璞做了体外碎石手术,术后第二天就返岗工作。
“因为疫情和征迁,整整大半年没回路桥老家,不敢告诉父母自己生病了。一个人躺在手术台上,感受人生的孤独。”周健璞说。
如今,后塘垟村民房拆迁稳步推进,周健璞又转战前塘垟村的征迁工作。
受屈不计“老征迁”巧啃“硬骨头”
在三合潭工业区块攻坚组,刘文振算得上是个“老征迁”。
作为玉城街道办事处政策处理科工作人员,此前曾参与小水埠老旧工业点、7号地块等拆迁工作,各种棘手问题见过不少。但来到三合潭工业区块,20多家涉迁企业很快签约,惟独剩下一块“硬骨头”一直啃不下来。
原来,因内部利益分配问题,这家企业的6名股东始终意见不合。眼看签约目标日临近,攻坚组召集股东面对面洽谈,谁知交谈时6人发生争执,还动起手来。混乱中,夹在众人间劝架的刘文振挨了一巴掌,嘈杂的场面随即安静。
仿佛什么事情都没发生,刘文振和颜悦色地招呼股东们重新坐下来接着谈,很快达成一致签下征迁协议。
眼下,三合潭工业区块开始民房拆迁。刘文振一刻也不敢松懈,一头扎到社区里,每天早早出现在拆迁现场。“每天都来看看工作进展,工人在作业时碰到困难,就能及时帮他们协调解决。”刘文振笑着说。
带病征迁征迁“战士”真心换民心
“工作做到拆迁户家的狗都冲你摇尾巴,那么你离成功应该不远了。”拆迁搭档每换一拨,陆旭峰就会跟“新伙伴”分享自己的座右铭。
陆旭峰是大麦屿社区二期及铁龙头攻坚组成员,涉及拆迁150多户,与百姓沟通是个难题,更是门艺术。居民早出晚归,经常打不上照面,陆旭峰就带着同事利用休息时间,挨家挨户走访,面对十几个人围起来问政策、问细则,他都耐着性子一一解释。
靠耐心和责任心,陆旭峰赢得拆迁户的信任。
大麦屿社区一涉及拆迁的企业主老陈(化名)远在宁夏。几次电话联系老陈,都以不在家为由拒绝拆迁。随后,陆旭峰就陪同大麦屿街道副科级组织员江新伟远赴宁夏,当面做老陈思想工作。
“到达宁夏当晚我就发烧了,因为已是深夜,喝了些开水就睡下了。”第二天一早,陆旭峰和同事找到老陈,为他答疑并打消他的顾虑。起初老陈不愿松口,陆旭峰一行几次三番上门游说,老陈最终被他们的真诚打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