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容器
在台州的海边,有一座桃渚古城:它三面环海,一面环山,位置显要。在江南几万个乡镇中,桃渚可谓与众不同,它因海防而兴,扼守在台州湾和三门湾之间,东南几里外便是海,是历代从海上进入台州的必经之路,也是明军和倭寇激烈争夺的咽喉要地。明洪武二十年 , 这里为了防御海上倭寇的侵扰, 夯筑了土城,北面临山,东临桃渚港,聚户而居,设置了千户所。桃渚整个古城便成为一个战垒古堡,至今还透露着古战场的浓浓气息。
元代后期,日本大批浪人、武士流窜至中国沿海,不断进行军事骚扰,茶毒百姓。至明代,倭患愈演愈烈,最严重的一次是在明正统四年,倭寇夜袭桃渚城,竟然攻占此城,烧杀抢掠后还进行了惨无人道的大屠杀。这一切,直到一位将军率领大军前来才发生了改变。将军名叫戚继光,他率领的部队叫作“戚家军”。
公元1555年,戚继光调任浙江镇守台州,他在桃渚大败来犯的倭寇。但倭寇经常是流动突袭,如何能够有效地抵御倭寇呢?在戚继光看来,对抗流动突袭战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修筑城墙防御。于是,戚继光在此动员军民大规模整修城墙,并在两角各建了一座敌台,使桃渚城“城上有台,台上有楼,高下深广,相地宜以曲全,悬嘹城外,纤悉莫隐”。这是戚继光军事实践的一个创举,为其之后大规模建造北方长城敌台开启了先河。此后,倭寇又多次包围桃渚城,但均无法攻破。
四年后,也就是嘉靖四十一年,戚继光以桃渚为根据地,在台州九战九捷之后,奉命调任福建。后世的史学家都认为,这一年是明代抗倭历史由守转攻,最终获得胜利的转折点。桃渚是戚继光长期战斗过的地方,他根据在东南练兵、抗倭的经验写成了兵书《练兵实纪》和《纪效新书》。他也曾在这里付诸实践并大获成功,除了古城,戚继光和戚家军也在此留下许多印记,桃渚的美食也是与戚家军有关。
传说,为了慰问戚家军中的立功将士和伤员,城内百姓拿出了珍藏的糯米粉做成团,装入豆沙馅,外面裹一层金灿灿的松花粉,既美观又饱腹。因军团外色金黄,又与金团谐音,慢慢地人们也称军团为金团,成了当地的特色风味点心,也常用作小孩周岁的庆宴糕点和丈母娘给新女婿过年拜岁的回礼。光饼和军团在后来的发展变化中已不同于以前,但它的本质不变,纪念着一代英雄的丰功伟绩。世人传承美食,也是传承历史。
桃渚虽然饱受侵袭,但战火却抹不去它秀丽的风光。背山面海的自然环境,让桃渚的风景兼山、海、江之胜,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桃江十三渚”。“桃江十三渚”由流经桃渚而过的桃江,将田畦割裂成13个渚而得名。十三渚的区域面积达到800多亩,每个渚大小不一 、形状各异,大的有80多亩,小的仅半亩。桃江十三渚水碧田绿,青山倒影,堪称“中国最美的田园风光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