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刻着图案的门帘,窄窄的长长的过道两边,老房子依然升起了炊烟,刚刚下完了小雨的季节,爸妈又一起走过的老街,记不得哪年的哪一天,很漫长又很短暂的岁月……”一首《老街》将人们的思绪带回童年的老街,每个人的记忆里的老街大致相似,又不尽相同。
苏一是路桥人,一位80后摄影师,此前一直都是从事人像摄影工作。但大约在6年前,他开始对生活纪实类的拍摄感兴趣,于是镜头的主角就从人物转为路桥的古街古巷。“我想把台州的每个村子都拍一遍。”
透过他的镜头,老街的一砖一瓦、一人一事仿佛被赋予了生命,那些被岁月尘封的故事重新鲜活起来,吸引着无数网友的目光,也勾起了游子们对家乡深深的眷恋。
老街的深情呼唤
谈及与路桥老街纪实摄影的缘分,苏一说:“因为我从小就在老街长大,每一条小巷,每一个拐角都藏着我的童年。随着年龄的增加,人变得越来越恋旧,越来越怀念这些老街。”
城市在快速建设发展中,每天都日新月异,看着属于记忆中的景色越来越少,苏一看着手中的摄像机,决定为老街留下一些影像,用镜头留住时光。于是,带着对家乡的热爱和对时光的敬畏,苏一开始了他的新征程。
为了捕捉到最真实的老街记忆,苏一经常背着相机在老街里穿梭一整天。“其实我有点社恐。我一般都只是自己闷头拍摄,很少与人交流。”他就默默的观察着老街,观察坐门口晒太阳的老人,观察热气腾腾的小摊,观察来来往往的路人,耐心等待那些充满烟火气和故事感的画面闯入镜头。
苏一将拍摄的老街作品发到了小红书平台上,本就为了简单记录,没想到小红书成为了苏一作品的放大器。
“30年前,我小学四年级,在这骑自行车卖过棒冰。”
“以前这一带好热闹,路边都是商铺。”
“看到我姑姑家了。”
他账号评论区成了大家追忆的留言板,网友们纷纷在图片里寻找自己熟悉的角落,照片像时光机一般,将人们的思绪拉回数十年前,那些尘封已久的故事在网络上交织碰撞,燃起了大家对家乡更深的热爱。
“作品有人看,被认可,心里肯定也是开心的,这也是我持续拍摄的动力。”苏一说道。小红书的互动性让他能够直接与观众交流,了解他们对每一张照片的感受。“网友们也经常会补充,和我介绍一些当地的特色,并热情地推荐我去新的地方,我也就有了新的方向。”
记录最好的时光
谈及拍摄人像与老街最大的不同,苏一解释道:“拍人像肯定要先把人像拍美放在第一位,再结合环境让人物融入到环境的故事里, 而拍空镜的话就更加随性一点,每一个平凡的瞬间都值得被记录下来。”
苏一的作品总是充满故事感,十里长街路南街河对岸的老房子,晒在门口的衣服、搭建在外的铁皮屋檐、晾晒在河边的腊肉……仿佛下一秒就会有熟悉的街坊从屋檐下走出来,热络地与你打招呼。
不论是特写老街建筑上岁月斑驳的痕迹,还是抓拍孩子们在巷子里嬉笑玩耍的灵动模样,无一不让人感受到老街的温度。
“让老街的故事跃然纸上的,并不是特殊的技巧,很多画面定格下来,就是财富,交给时间就行。”苏一说,“人们感叹记忆的美丽,总是在回首往事时,为那些逝去的时光唏嘘不已,觉得岁月一去不复返。但如果我们愿意停下匆忙脚步,用心观察周围一切时,就会惊觉,我们每个人所处的当下,都是最美好的时光。”
初心依旧,续写老街新篇
展望未来,苏一坚定地说:“家乡题材我肯定会一直拍下去,我会一直在这条路上走下去。老街还有太多故事等待我去发现,太多变化等待我去见证,还得花大把时间去慢慢地探索。”苏一对老街的热情丝毫未减,与六年前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他计划着拍遍路桥,拍摄整个台州,整个浙江,甚至整个中国。
透过他的镜头,我们看到了路桥老街的前世今生,更看到了一位摄影师对家乡的深深热爱,在他的引领下,相信会有更多人关注老街,让那些承载着乡愁的老街古巷,在岁月长河中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