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生活和《道德与法治》教学有效融合

2022-07-13 16:47:28  来源:中国台州网-台州晚报   作者:王素珍 陈卫红

天台小学 王素珍 陈卫红

在小学生学习关键时期,特别是低年段的小学生,他们的道德观念还处于形成和成长期,这个时期是塑造学生优秀品质、培养学生的良好情操、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的重要阶段,开展《道德与法治》课程也是非常关键的。将生活和课堂融合,借助生活化的元素进行教学,将课堂中的知识回归于生活,有助于学生形成道德与法治的敏感性,有效促进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

一、让课堂聚焦生活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人所感知的东西更具体并且又和学习者的“经验”相符合,体验的过程就越深刻。比如在学习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4课《不做“小马虎”》这一课时,书中以小朋友的一天中发生的马虎事情来引导学生思考,于是我创设了情境,通过走入所创设的情境,寓情于景,让学生意识到马虎是个坏习惯,需要改正。他们针对校园、学习、日常生活中的问题,通过情境创设,孩子在课堂中会说自己在哪些方面是马虎的,接下来会如何改掉坏习惯,最后还给自己的马虎行为制定了整改计划,养成抓紧时间、乐于学习、认真仔细、善于学习的好习惯。这种贴近孩子生活的情境创设,让孩子积极参与,乐于表达,会更使他们有所体会。

二、让生活融入课堂

在课堂中,我们一直所倡导的生活化教学是需要贯穿整堂课的,在课堂中采取多种形式渗透。二年级《道德与法治》第八课《安全地玩》,为了让孩子们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我分为小组进行讨论问题。每个组给10分钟时间,要求他们讨论出结果并且陈述理由。就在讨论过程中,学生团队意识增加,同时这些行为又都来源于学校生活,所以学生的体会就会更加深刻。源于学校生活,通过小组合作讨论,明确危险性,学生的课堂知识、道德的理解性也会有所提高。

三、让课堂映射生活

“生活的道,决定生活的德。”引导学生深入生活,进行体验与感受是道德与法治课程的价值之所在。陶行知先生也曾说过“生活即教育”,也就是教育在种种生活中进行。所以,在小学低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生活化教学很重要,去实践探索操作,让课堂回归生活就很重要了。

例如在《干点家务活中》教学中,其中要教会孩子做家务。家务这个问题,不管年龄大小,从学校的大扫除以及平时清晨扫地情况就可以看出一二。不少学生在扫地中不会使用扫把,不会叠衣服,不会整理书包。所以,在正式上课前,通过对学生的调查发现,学生知道脏乱不堪要整理,但是不知道如何整理。所以,以叠衣服为例,课前我用动画快速演示叠衣服的方法,随后,我就为学生现场示范三步叠衣法,并让学生拿出校服外套和我一起学,这样不仅将课堂气氛推向了高潮,还让学生掌握了正确叠衣服的方法,又快又好。可见,通过这样的实践操作,对学生学习发展及良好生活习惯培养有重要影响作用。

综上所述,小学低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是始源于生活,最后又回归生活,对学生而言,枯燥的理论知识与生活进行了紧密联系,通过自身切实可行的操作去感受、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感受能力,养成良好的习惯,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价值观。《道德与法治》的课堂,只有融入生活,连接学生的生活经验、感受与体验,才能让生活化的道德与法治教学成为一个完整的过程,从而助力学生健康成长。

编辑:褚淑华 责任编辑:刘锦萍 审核:陈瑶质
相关阅读